简略信息一览:
- 1、关于颐和园的故事
- 2、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 3、我国各历史阶段有哪些主要的园林及特点
- 4、长城和颐和园的资料??
- 5、求高人帮忙啊~~室内景观的做法以及常用的植物搭配形式~感激不尽...
- 6、颐和园资料
关于颐和园的故事
1、龙王传说 在颐和园的昆明湖畔,流传着关于龙王的神奇故事。据说这里的水域中居住着龙宫的王子和众多龙子龙孙,他们时常与民同乐,保佑着一方水土的安宁。 昆明湖的水源被认为与龙王息息相关,是龙王的神奇力量保持了湖水四季常流的美丽景象。
2、据分析,在1860和1900年,因为晚清府腐败无能,颐和园 遭帝国主义列强两次劫难,很多珍贵文物遭受破坏,被偷盗哄抢很多,有一些流失园外,也就不足为奇了。乾隆把自己比作玉皇大帝,晚清贪图享乐的慈禧太后,则把自己比作天上***王母娘娘。在扩奸建颐和园,她曾传下御旨,要将颐和园修成天上人间。
3、洋鬼子血染智慧海 庚子年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逃至西安。洋人闯入颐和园,其中一队来到智慧海,对建筑进行破坏。突然,一群神秘人物出现,将洋人全部杀死。 瓮娘娘坟与佛香阁 元世祖忽必烈的正宫皇后要求葬在瓮山的一个小山包上,称日后有天子为她看坟。
4、颐和园的传说故事: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 西太后在颐和园内用膳是颇为讲究的,可以说在中外历史上罕见。颐和园专有一座供西太后享用的“寿膳房”,地处仁寿北殿的后身,大戏楼东侧,共有八个大院,一百多间房子。专门为她烹调饮食的首领太监、厨役、菜役等有一百二十八人之多,比乾隆时期的御膳房多二十余人。
5、颐和园与光绪帝的故事主要涉及戊戌变法及其失败后的软禁事件。以下是关于颐和园故事的详细解戊戌变法背景:光绪帝是清朝第九个皇帝,慈禧太后在同治帝死后,为掌握实权,立光绪帝为帝,并实行“垂帘听政”。光绪帝19岁“亲政”后,宫廷中保守派与维新派在政治上发生冲突。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1、苏州博物馆是由著名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贝聿铭是华人建筑师,他的祖籍是苏州,他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1999年,苏州市委市***邀请他设计苏州博物馆。他的设计细腻而微妙,体现了博学与修为。苏州博物馆历时7年建成,于2006年十月正式对社会开放。
2、苏州博物馆是由贝聿铭设计的。苏而新: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提出了“中而新,苏而新”的理念。他希望建筑既体现苏州的传统文化特色,又融入现代元素,使其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感。
3、苏州博物馆是由贝聿铭设计的。贝聿铭是一位享誉全球的美籍华人建筑师,他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并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我国各历史阶段有哪些主要的园林及特点
1、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2、我国园林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下面分别概述这些阶段的特点和主要成就。(一)萌芽期 园林的兴建始于商殷时期。当时,商朝国势强盛,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方面,甲骨文是商代的重要成就,主要以象形字为主。
3、中国园林在隋、唐时期达到成熟,这个时期的园林主要有隋代山水建筑官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和唐、宋写意山水园、北宋山水宫苑。 隋代山水建筑宫苑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在东京洛阳大力营建宫殿苑囿。
4、明、清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
5、这个时期涌现的名园有汉高祖的“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 。明、清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高峰期。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长城和颐和园的资料??
1、颐和园(6张)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静明园、静宜园、颐和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2、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3、颐和园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远在金贞元元年 (1153年)即在这里修建“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宫”。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建了园静寺,后皇室在此建成好山园。1664年清廷定都北京后,又将好山园更名为“瓮山行宫”。清乾隆年间,经过15年的修建工程,将该园改名为“清漪圆”。
4、长城有名的故事就是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为了寻找丈夫范喜良数载,结果涨到的时候丈夫已经去世数月,孟姜女悲愤至极,仰天长哭,连长城也被哭到。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有一个被喻为牛郎化身的镇水铜牛,在西岸有一处被喻为织女化身的耕织图,它们隔着昆明湖遥遥相望,这两个景观的来历也缘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5、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1750),历时15年竣工,是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侵略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改名颐和园。
6、有关长城和颐和园的资料... 有关长城和颐和园的资料 展开 我来答 1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晚川qzy专用 2011-11-06 知道答主 回答量:23 ***纳率:0% 帮助的人: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万寿山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59米。
求高人帮忙啊~~室内景观的做法以及常用的植物搭配形式~感激不尽...
如果说植物是高级住宅区最为自然天成的组成部分,那么建筑则是人工气息最浓的部分。因此,植物造景对于协调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作用极其重要。植物柔软弯曲的线条可以打破建筑的平直和呆板,以不同手法配置花草树木与形象丰富的园林建筑相配合,可以产生出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
美学性的设计原则 绿化设施的设计除实用性的要求外,造型上也要符合统均衡、比例、尺度、韵律等形式美的一般法则,给人们的身心带去美的感受。
乔木类:如樟树、松树、榕树等,用于提供遮荫和塑造景观背景。 灌木类:如月季、玫瑰、杜鹃等,常用于花坛、绿篱和坡地绿化。 草本花卉:如菊花、兰花、郁金香等,色彩丰富,常用于花坛、花境布置。 草坪植物:如狗牙根、高羊茅等,用于大面积绿地和休闲空间。
孤植:在景观设计中,孤植是一种常用的乔灌木种植形式。它可以在园林中作为独立的主体,或者作为辅助元素。为了突出孤植树的形态、姿态和色彩,其种植位置通常选择在开阔的空间,并且需要有天空、水面、草地等简单而丰富的背景进行衬托。
颐和园资料
颐和园(Summer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 颐和园风景(15张)身清漪园,为三山五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附近的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颐和园是一座位于北京市西北部海淀区的大型皇家园林,以下是其简介:地理位置与规模: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距市区约15千米。它占地约290公顷,是利用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址建造而成的。历史背景:颐和园原为清代的行宫花园,名为“清漪园”,取“颐养太和”之义。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北郊,是中国古代园林的杰出代表,也是清朝皇家园林的重要作品。以下是关于颐和园的资料简介:基本概况 颐和园最初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原为帝王游玩休憩之所,经过多次扩建和改建,成为今天规模宏大、景色秀丽的皇家园林。
关于雅洁庭院景观灯,以及景观庭院灯饰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